世界粮食日丨杜绝餐饮浪费 我们在行动

团膳学苑

2020-10-17

0
0
0
1539

世界粮食日(WFO)

( World Food Day )

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


世界粮食日起源


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各国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10月16日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创建纪念日)为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定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激励国家、双边、多边及非政府各方作出努力。


2020年世界粮食日


2020年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今年世界粮食日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齐成长、同繁荣、共持续,行动造就未来”。我国粮食安全系列宣传活动主题是“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在全球范围扩散蔓延,全球粮食供应秩序面临严峻挑战。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全球各国团结一致,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粮食体系的可持续性和冲击抵御力,帮助最弱势群体恢复生活。



当前粮食储备情况


01

全球粮食供需形势整体相对宽裕 ・ 但区域不平衡


两极分化严重,世界粮食安全状况并不乐观。



分区域看,北美洲、南美洲等地区资源禀赋好、人均耕地多、规模化经营、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粮食产大于需,是世界粮食主要出口地区;非洲、东南亚产不足需,是世界粮食主要进口地区。


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由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粮食单产水平全球最低,且人口增长较快,其人均粮食消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7.4%,是世界粮食问题最严重的地区。


02

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 但浪费现象严重


我国用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从饥饿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巨变。这既保障了中国自身的粮食安全,也为全球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取得历史性的“十六连丰”,连续5年总产量稳定在6.5亿吨以上。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千克,远高于人均400千克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但我国依旧存在很严重的浪费现象,据统计,我国每年被损耗和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于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g,浪费率为11.7%。杜绝餐饮浪费,维护粮食安全,已迫在眉睫。



杜绝浪费 我们在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面对餐饮浪费,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01

珍惜粮食,传承传统美德


尊重劳动,珍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小餐桌也能成为展现个人良好素质的舞台。应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坚决破除讲排场、比阔气、搞攀比等陋习,不接受、不组织、不参与奢侈餐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02

适量取餐,厉行“光盘行动”


在食堂用餐时按需点餐,吃多少、打多少,珍惜每一粒粮食,杜绝剩菜剩饭行为;外出用餐时,适量点餐,提倡剩余饭菜打包带走,牢记勤俭节约,改变铺张浪费的饮食习惯,反对过度消费。



03

科学饮食,养成良好习惯


注重食品安全,不食用过期、变质食品,不食用垃圾食品。日常饮食应注意膳食均衡,荤素合理搭配,拒绝暴饮暴食,拒绝偏食挑食,养成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04

规范接待,杜绝公务浪费


公务接待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执行,不丢弃剩饭剩菜,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不饮酒、不吸烟、不上高档菜肴,杜绝一切浪费行为。


05

以身作则,先锋带头践行

在日常工作、生活,努力向身边的亲朋好友积极宣传餐饮浪费的危害,共同树立勤俭节约的理念。


06

互相监督,人人贡献力量

?积极监督身边人、身旁事,倡导绿色就餐新风尚,及时制止身边发生的“舌尖上的浪费”,勇于对餐饮浪费等错误行为说“不”。



07

文明用餐,减少白色污染


自觉遵守公共道德规范,维护用餐环境。不在就餐区大声喧哗,不随意造成用餐环境污染,使用“公筷公勺”,讲究用餐卫生;低碳环保,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打包盒等。


08

积极宣传,践行“光盘行动”

通过多渠道宣传,向更多的人宣传“光盘行动”,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同时,更要从自身做起,争做“光盘行动”的实践者。

珍惜粮食,践行“光盘行动”。

厉行节约,杜绝餐饮浪费。

世界粮食日,餐饮人在行动!

部分文字来源:南农学工在线



版权所有 2007-2023 © 团膳网(Tansent)

经营许可证号:沪B2-20180739

ICP备案号:沪ICP备07009038号-1

公安备案号:31011302005044

总部地址:上海市闵行区联友路118号A309

APP下载 (安卓版)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访问)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