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沐养老
2024-02-23
步入深度老龄化,“高龄和空巢老人”数量快速增加,对子女不在身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日常买菜做饭愈发困难重重。
事实上,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深度需求渐成关注焦点。加强养老服务的措施办法中,“老年饮食提供”是老年受众最关注也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之一。在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的背后,不仅需要国家实力和社会民生保障能力的支撑,也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养老从业者专注思考的智慧与实践。
面对上亿级别老人的吃饭需求,如何把握老人吃饭的难点、痛点,成为我们解决老人就餐问题的第一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
当前我国老年人大多依赖家庭提供饮食服务。约2~3%的老年人通过入住养老机构获得饮食服务;约97%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其中,90%的老年人需要依靠家庭提供养老、餐饮等服务。
而如今大部分家庭呈现“四二一”的倒金字塔模式,一对中年夫妻通常需要顾及4位老人;另一现象是,当前独居老人在老年人群中占比逐渐增高,完全依靠家庭提供餐饮已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老年人的饮食特征具有明显特殊性,伴随年龄的日益增高,老年人的饮食特征与年轻时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体现在:
①少量多餐。随着老年人生理器官的逐步衰弱,其对食物的消化及营养吸收能力降低,因此要求每餐数量相应减少,用餐次数反而增加。
②少量多种。饭菜品种要多,保持营养摄入全面均衡。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高,许多老年人还往往患有慢性病,因此,对脂肪、盐、糖等的摄入差异化较大。
③同时,老年人存在除了“适口”,软硬适合;还有更深层次饮食的生理需求和对饮食的食品安全需求。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因此老人不但要吃饱,还想吃的安全放心。
④对饮食的口味和种类的需求。各地区老人均呈现“希望吃的饭菜能够品质优良、品种多样,追求菜肴的色、香、味、形俱全”和对饮食的营养均衡的需求进一步提高。
⑤高龄老人对饮食有着个性化的需求。从普通餐到半流质、流质食物等疾病护理饮食,为老年人配餐需要提供的选择名目繁多。同时,老年人进食表现出对食物温度的挑剔,要保证能吃到及时、可口的热饭菜。
⑥对饮食环境以及体验有更高的要求。饮食环境和设备设施是否带给用餐老人方便、舒适的享受。逐渐要求食物各种感官性指标俱佳,获得较高程度的饮食体验。环境便捷舒适易于增加社交频率等。
餐饮服务作为老年人社区照顾中一项重要的服务,社会老龄化以来,长期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全面推进居家社区养老全覆盖,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站)、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等上门服务,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和服务水平。
养老助餐服务的重点保障对象是对助餐服务需求比较强烈的高龄、独居、失能失智、经济困难老人。针对老年人多样化的餐饮需求,各地有针对性地拿出各种具体方案。当前,城市地区的养老助餐点发展已经初见成效,乡镇农村助餐协助工作也逐步铺开:
北京:已开展助餐服务点1476个。
上海:社区老年助餐场所1600余家。
广州:建成长者饭堂1121家。
深圳:长者饭堂和助餐点400家。
西安:老年助餐点719个。
杭州:累计建成老年食堂1600余家,助餐配送餐服务村(社区)覆盖率超过90%。
成都:市内社区食堂约500余家。
南京:现有1285个社区居家养老助餐点。
合肥:已建成的826个老年食堂(助餐点),新增城乡老年食堂(助餐点)不少于290个。
武汉:已建成700余个社区配餐点和164家社区幸福食堂。
所以助餐点的覆盖面及点位、惠民数量在进一步扩大。
(一)堂食助餐点模式
“社区老年食堂”模式是最为常见的老年餐饮服务模式,多位于老年人居住较为集中、需求旺盛的社区,通过新建或改造提升等方式,在居家养老服务站配置老年食堂,就地满足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
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的社区食堂都属于惠民食堂,不以盈利为目的,由街道出资、社区主导、专门机构运营、志愿者参与、爱心捐款资助共同打造。因此,现在不少养老餐饮点都处于亏损或亏损边缘状态。
(二)传统送餐模式
传统老年送餐是政府资助的群体送餐,即居家老人提前向社区助餐点提出送餐需求,助餐点再将需求反馈给供餐公司,制作完成后由送餐单位或志愿者统一按照既定路线逐一送餐。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餐的配送与普通外卖的形式不同。普通外卖是需求方通过订餐平台向餐馆提出送餐申请,餐馆再委派外卖公司送餐上门;而传统老年送餐是政府资助的群体送餐。
普遍情况是,由于人力不足等客观条件限制,餐品仅送到一些社区的助餐点,再由委托的送餐公司或志愿者送至老年人手中,无形之中增加了送餐过程的中间环节。常常因为没法做到及时送餐入户,使得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
(三)网上平台订餐
互联网+养老助餐配送模式是指居家老人通过智能手机点击进入外卖 APP 中专门的“老年食堂”选项卡,然后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一家社区老年食堂,下单之后等待配送员送餐。
困难点在于,不少老年人不会或不能掌握智能手机(终端)的使用,政府尝试发放老年手机,按下绿键,通过服务商平台语音实现网上订餐。这种模式也成为当前各地积极探索的主要模式。
一方面,互联网的优点是快速、便捷、高效,居家老人在家使用手机就能实现个性化点餐,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链接餐饮企业的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平台有着专业的配送队伍,由于养老餐配送的特殊性,相对于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而言,配送更具专业性和安全性。率先尝试的企业利用数字化功能,优化适老化订餐界面,推出“到店、到点、到家”三种配送用餐场景模式。
2021年7月,上海乃至全国首家社区AI食堂开业。130余平米的餐饮面积,分布有自助中餐区、自助浇头面档、网订柜取、24小时智能小吃机等四类区域。
智能化驱动食堂每小时可提供300余份正餐和150份小吃类餐品,实现全程数字化管理和无人烹饪的高效运作。AI食堂模式惠及活力老年人到店就取餐,对于高龄、需护理长者的饮食需求边际辐射受限。
模式创新与科技创新共同驱动,但如何对接老年人的用餐需求,进行多样化的餐品提供,以及为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提供涉网深度不同的便利服务,让养老服务更精准,依然是涉老餐饮的企业思考的重点。
对比寻求突破的前端,从实际供需发展现状的基本面视角,老年餐饮仍存困局:
1.没厨房的小驿站(小型嵌入式机构):想助餐,要另起炉灶太难了(资源禀赋不够);
2.背靠集团供餐的连锁驿站(社区食堂):想走量,就餐率不稳定(难达到成本摊薄);
3.“既做又送”的养护中心(照护机构):自送外卖不知道能撑多久(配送方式受局限);
4.不少社区餐厅:没等到盈利,却等来了罚单(沿用传统餐饮管理,政策没优势);
5.连锁餐饮品牌:规模化走不通(规模化方式需直面老年人对品牌识别难题,投入受到区域、场地、租金、周围环境等多重制约);6.想尝试社区餐厅的企业或私营餐厅:想开又不敢(尚未出现成功案例,顾虑重重)。
具体看,目前社区老年餐饮需要解决几个主要困难:
1.管理较粗放:除大中型机构餐饮管理由养老企业自我承担外。社会老年供餐主体基本由各基层政府主导,提供资金、场地和政策支持,引入餐饮企业进行运营管理。入选餐饮企业运管水平筛选,难有合理标准,管理基于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口碑,而实际餐饮管理专业度参差不齐,叠加老年餐品的特殊要求,放大了管理难度。基层职能部门监管抓手难度高。
2.餐饮产能局限。普遍采用分布式单点鲜热食加工,受制于场地与设备、人员数量等,实际供餐产能有限。且如果餐饮企业参与竞争机制,各供餐餐厅管理方往往不属于一家,无法发挥规模化联动、产能统筹最大化的效用。
3.餐饮成本平衡。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支持社区老年供餐的后期,福利化易使供餐管理企业产生依赖,往往不积极寻求经营服务能力提升,餐饮服务质量逐渐下降,就餐率下坡,收支亏损拉大。
4.技术良莠不齐。老年餐烹调技术实际工艺要求高,目前专业培养培训渠道少,“摸着石头过河”。中国菜风味众多,制作标准不统一,老年餐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社会总体重视度也不够。
5.供餐渠道单一。由于财政补贴路径与政策导向,落实到社区食堂(餐厅),其他餐饮企业参与,不具备市场竞争的成本优势,“亏本赚吆喝“的经营难以持续。
6.配送方式多样。分布式散点供餐模式,配送方式各显神通,对于配送的时限、温度、安全往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难以实现制度化、流程化、科技化管理带来的集约化成本优势。
综上,不难看出,老年餐饮被困在“标准化”问题上。统一选料、统一采购、统一配制、统一制作、统一配送的全流程标准化管理优势,易于实现老年膳食的安全、营养和质量监管,标准化利于规模化,以实现成本优化,达到老年人饮食需物美价廉又健康的目标。
行文至此,一定有质疑,中国餐饮标准化之难并非始于当下,但大量中式餐饮标准化案例印证,并非不能实现。
长期现场工作发现,将各类原料进行形态、质感(软硬度)、风味、营养搭配、熟制的烹饪工艺标准化,预加工过程进行农残、温度、湿度、时间、分装(包装)、配送等的食品安全标准化监控,对食物品类进行分解,是可以匹配不同饮食场景和饮食需求的老年人需求的。例如:
1.针对老年人较难应付的买菜、切配、烹调入手,提供相应的“标准化营养搭配的12小时冷鲜包装预制菜原料”产品,开袋无需清洗按步骤即炒菜品;
2.部分需要软酥烂的“低油、低钠、低糖的熟制单品”,只需微波加热或蒸煮的即食产品(拆包装加热,包装材料需要符合健康饮食标准);
3.惠及半径1公里周边的“营养搭配冷鲜12小时定食套餐”,水热、微波或蒸烤加热即食餐品(铝箔或纸质餐盒需符合加热后健康饮食标准);
4.投入开发冷冻“慢病定食3日套餐”&“7天(认知症)手指食”营养组合等,水煮加热的冷冻即食产品(拆包装加热,或铝箔餐盒物理消毒密封);
5.居家养老“营养两人食”定制套餐,等等。
思考与实践源于工作中不断面对高龄、独居长者饮食之难,源于碰到无法设置厨房小机构的尴尬,源于找不到合适厨师、教不会、不愿学、还常常留不住的囧境,还源于应对疫情封控(大雪、大雨等自然灾害)时调剂储备食品的拼尽全力。
在老年饮食对于“安全健康、营养匹配、软硬适合、温度适宜、享用便利、品质提升”等需求快速深化的时下,需要老年餐饮人直面困难,获取全社会的理解认识,面向时代养老的深切变革!
(作者:邱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