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团餐行业发展十大趋势

团膳学苑

2024-02-06

0
0
0
940


《2023年中国团餐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由中国饭店协会团餐专业委员会与宸睿资本联合发布,联手各地团餐相关行业协会共同调查。《报告》对中国团餐行业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希望对您2024年经营和发展有所帮助。


(一)老龄化人口将成为促进团餐市场增长的新动力


据预测,2033 年左右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 4 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 30%左右,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数以亿计的老龄人口将催生规模巨大的“银发经济”,适合老龄人营养和健康口味的餐食是团餐企业值得深度研究和挖掘的一个细分业态,本报告预测可供参考的方向有:


√ 定制化菜单:老龄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口味差异较大,团餐业可以与115社区医院、健康管理机构等开展合作,根据老人健康状况为其定制化提供特殊餐食。


√ 特殊膳食需求:老龄人口对于食物的口感、易嚼性、易消化性等方面的需求会更加注重。团餐业需要调整菜单,提供更符合老年人口味和健康需求的食物,可能包括低盐、低糖、高蛋白等特殊膳食。


√ 社区化餐饮服务: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在社区中的比例增加,团餐业可能更加关注在社区内设立餐厅或提供送餐服务,以满足老年人日常用餐需求。社区化服务有助于提高便捷性和社交性。




总体而言,人口老龄化对团餐业提出了更高的服务标准和经营要求,只有灵活应对不同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及时做出产品和服务的调整,才能抓住“银发经济”的浪潮,保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规模化、工业化、标准化是提升团餐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方式


团餐行业本身就有规模化、稳定性等特点,但目前中国团餐行业菜品标准化不足,出品的口味参差不齐,营养和健康也难以保障,甚至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对标欧美和日本团餐市场,本报告认为规模化、工业化、标准化亦是我国团餐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日本团餐行业 95%以上都是标准化、工业化的产品,小吃在团餐产品形态中占比超过 80%以上;而欧美国家的团餐菜品超过 95%都是标准化产品,而工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又与中央厨房建设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图源:遇见闽侯 陈秋霞/摄


餐饮工业化、标准化发展必将加速行业的规模化发展,规模化将给团餐企业带来规模效应,实现强者恒强,带来盈利能力的提升。在规模化采购、总部统采、集采方面,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头部团餐公司与中粮、益海嘉里、正大、海天等头部供应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规模化、定制化采购。 


(三)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团餐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工具 


传统的团餐管理模式是以依赖经验、习惯为基础的,门店-公司总部-供应链之间的信息不同步。厨师、店长根据个人感觉经验下单,对食堂消费者喜好、消费行为没有数据化具体分析;运营总部获取门店运营信息滞后,每天食品安全、营收分析报表没有及时动态报表;菜谱随意,供应商数目偏多,供应商沟通成本和库存周转率高;多品种、小批量、多频次配送,物流效率不高......



团餐企业可借用数字化工具,挖掘客户需求,降低运营成本,获取利润空间。当前,数字化技术在餐厅的应用有两个方面的趋势:一是前端应用,旨在提升消费者体验;其次是后端应用,旨在优化经营,降低成本。未来,食堂前端服务及后端运营管理更加趋于自动化、智能化。


越来越多的团餐公司向数字化要效益,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据统计,通过应用智能硬件及数据分析软件等信息化手段,可实现食堂收入环比增加三成以上,剩餐率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资金周转率提高,食堂运营成本下降。


(四)构建三产融合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提升企业价值


团餐上游链接田野,下游链接餐桌,可有效打通一产农业种养殖,二产农产品加工,三产各类服务场景,是典型的三产融合型产业。



√ 团餐与农业生产(一产):团餐企业可与种养殖基地的原产地以订单农业的形式,与农户构建利益联盟,有效解决当地农产品种养殖和产销问题,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本土化”集群发展,一方面既能满足团餐企业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也可助力当地政府落地“三农”政策和精准扶贫政策。


√ 团餐与农产品加工(二产):团餐企业可通过提高中央厨房标准化、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建设智慧云大数据平台以及食品安全溯源体系、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持续稳定提供优质食材,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实现城乡融合、互动发展。


√ 团餐与服务(三产):团餐企业围绕当地特色建立的产业园区,可作为政府对外展示当时农业特色的示范区和中小学食育研学基地;同时团餐的下游是全国的学校、医院、政企等多类场景,团餐企业可通过其所服务的场景,帮助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


总体而言,团餐企业构建的三产融合模式是解决乡村振兴、数字化城市建设、城市应急保供、政府招商引资等诸多问题的重要抓手,于国家、于社会、于团餐企业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团餐企业可以将上游一产低价的农产品毛菜通过中央厨房加工成净菜、半成品、成品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保存时间,实现农产品价值提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团餐企业搭建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数字化服务系统可协助建设数字化城市;团餐企业在各地建设的中央厨房可承担城市应急保供的重要一环,以团餐为核心搭建产业园还可作为政府招商引资的样板,以引进如预制菜企业、物流企业等与团餐协同的产业。



目前,头部团餐企业如健力源、麦金地、德保、中膳等都在积极构建三产融合模式,但每家企业发展的侧重点又略有不同。


麦金地通过“订单农业+中央厨房+预制菜产品+麦金地供应链枢纽平台”模式,一方面是强化供应链,赋能其原有的学生餐(团餐)业务,另一方面也可助力乡村振兴,将农产品销售到更广的市场上。


健力源、德保主要围绕自身团餐业务做供应链布局,通过建设区域级中央厨房,研发地区特色菜以及推进订单式农业发展,赋能企业团餐业务。


中膳搭建优链云供应链,采用基地直配,一体仓配,打造了一个面向团餐行业的全品类、全链条、全业态的综合供应链服务平台。


(五)“中央厨房+N”的模式拓宽团餐企业发展边界



中央厨房+卫星厨房:“中央厨房+卫星厨房”供餐模式目前主要用在学生营养餐业务上,即先由中央厨房做成预烹菜,再到卫星厨房烹调,该模式依托冷链配送,覆盖范围可达到 100 公里以上,不仅有效解决了服务半径,大型团餐企业跨地域运营也可实现规模优势。




中央厨房+社区食堂:中央厨房赋能社区食堂的模式主要在于利用中央厨房的集中化、标准化统一向处于居民区的社区食堂提供健康、方便、经济的餐饮食品。目前市场上的社区食堂大多采用“政府牵头,第三方运营”的模式,对专业的团餐企业而言,其成熟的供应链和管理服务能力,使其具备运营社区食堂的天然优势;且越来越多的社区食堂除了服务社区老人,也面向社会开放服务,其用餐人数在逐渐扩大,本报告认为社区食堂是团餐企业值得关注的新的细分场景之一。



中央厨房+供销社:供销社在农产品流通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以供销社为主的全国性商品流通网络,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团餐企业可与当地供销社合作,一方面通过供销社资源稳定供应链农产品价格,另一方面团餐企业可利用 中央厨房帮助供销社将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升价值。


(六)社餐与团餐跨界联合是增强双方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首先,我国团餐消费者已逐渐从 80/90 后转向 95/00 后转变,该类人群的消费习惯已经从过去简单粗暴的物质消费转变为对品牌消费的热衷;其次,疫情结束后,高校、企业单位等场景内的消费人群日常饮食选择不再拘泥于单位食堂,团餐档口面临多方竞争。


因此,消费人群需求升级和餐饮业竞争激烈的局面推动着团餐逐渐与社餐品牌合作发展,不少团餐企业已经开始引入小吃品牌档口,以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而面对着外卖对传统食堂的冲击,引入风味小吃档口,尤其是连锁化、品牌化的档口对团餐企业来说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稳定消费流量的途径。



企业食堂是品牌化档口发展最为迅速的场景,近几年美食广场化趋势非常明显,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大型互联网企业云集各地风味乃至全球美食、羡煞旁人的食堂案例,如喜家德、犟骨头、江边城外这些品牌则已经入驻阿里、华为这些大型企业的食堂。未来,越来越多的社会化连锁餐饮品牌会与团餐公司深度合作,或通过档口入驻、抑或通过美食广场方式进入到团餐场景,尤其是在企事业单位白领餐、高校、园区等场景会更为突出。


(七)团餐经营场景向综合体方向多元化发展


目前通常按照客户类型将团餐分为中小学、大学、机关事业单位、中大型企业、产业园区、医院、航空、铁路等八大场景,在前几大场景中,越来越多的团餐公司在向海外同行学习,除了餐饮服务外,开始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全面的综合后勤服务。



比如在高校场景,食堂不仅仅是学生就餐的场所,也成为了社交、娱乐、学习等多位一体的综合体,类似于校园场景的“小万达”模式。在园区场景,食堂也可以承接各种企业团建活动,如音乐会、展会等。总体而言,团餐场景正向多元化功能延伸,成为集物业、零售、社交休闲娱乐、学习活动空间等为一体的综合体。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物业公司与团餐公司战略合作的底层逻辑。


此外,在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等白领餐场景, 越来越多的团餐公司也给客户员工提供福利商城、优质产品团购、农产品产地直发等各种增值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产品类型和覆盖领域,持续提高客户粘性和单客户项目价值。


(八)龙头企业多维度扩张,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未来随着行业市场化程度的持续提高,信息系统、移动支付、现代供应链管理等新兴技术的加速渗透,以及物流冷链、中央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团餐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团餐公司通过异业联盟,与其他To B 或 To G 领域的细分行业龙头采取合资、合伙等方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拓市场,进行跨区域、跨场景、 跨市场扩张,拥有丰富供应链管理经验且客户积累深厚的团餐企业有望扩大其规模成本优势,成长为行业巨头。



团餐作为万亿级的大市场,随着龙头公司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也将诞生出平台级、生态型的产业巨头。


(九)越来越多团餐企业发展 C 端业务


目前,中国头部团餐企业在 B 端(为学校、工厂园区、医院等客户提供团餐服务)和 G 端(联合当地政府发展订单农业、建设中央厨房等,实现三产融合目标)的模式均已跑通,因此,近年越来越多的头部团餐企业为寻求企业营收新增长点开始探索 C 端业务,力求最终实现“BCG”的闭环商业模型,提升企业价值。


图源:智膳云链


团餐企业做 C 端业务,拥有供应链、央厨标品和客群三大优势。


√ 供应链优势:供应链本就是团餐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头部团餐企业均拥有较强的供应链优势,直接 to C 可以让用户享受低价格、高质量的供应链产品。


√ 央厨标品优势:拥有中央厨房的团餐企业可以将供应链与央厨结合为C端客群输出更稳定、更标准化的产品,如预制菜等。


√ 客群优势:团餐企业服务学校、工厂园区、医院等场景,拥有学校教职工、工厂园区职工、医院医患等 C 端基础客群,因此这些场景为团餐企业发展C端业务提供了试点,如与B端合作做员工福利商城等。


(十)资本持续关注团餐企业,并购整合将成行业风向


我国团餐行业参与者众多,中国团餐企业目前已经超过 10 万家,以前团餐企业做增量市场,现在团餐企业不得不从竞争对手(甚至是不同行业的企业)的手中抢客户,曾经的蓝海团餐市场已然逐渐“泛红”。未来“大鱼吃小鱼“的情况将不断涌现。


图源:佳酿网


一方面,随着区域龙头企业实力的增强,实施跨区域扩张或跨场景扩张被提上日程;另一方面,市场化资本进入团餐企业,希望团餐公司快速做大并冲刺上市。同时,参考海外团餐业的发展历程,和借鉴参考国内物业服务公司的资本化和上市路径,本报告预计未来 3-5 年团餐行业的并购整合将加速。

文章来源:中国饭店协会、宸睿资本、团餐头条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版权所有 2007-2023 © 团膳网(Tansent)

经营许可证号:沪B2-20180739

ICP备案号:沪ICP备07009038号-1

公安备案号:31011302005044

总部地址:上海市闵行区联友路118号A309

APP下载 (安卓版)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访问)
团膳网 (公众号)
团膳学苑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