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策咨询
2020-05-07
有句话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影响了我们很多年。这句话有两个核心:一、知道什么是机会?二、知道机会的人能耐住性子,一直在做准备。历史总能给我们很多启示,犹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复仇赢得江山,才有了那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故人心,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精彩传说。
不过,疫情让很多餐饮人很焦虑,因为疫情很可能成为常态。有专家预测真正消除疫情心理阴影估计得到明年。只要国外疫情下不去,国内疫情就有卷土重来的可能。而且,病毒也学会了潜伏,无症状病毒传染让人仍然无法放松。就这个短暂的假期里,据说又新增了两例国外输入性病例,20起无症状病例, 疫情总让人感觉犹如芒刺在背,如鲠在喉。
在这种情况下,餐饮人一方面开业要自保,让现金流动起来,一方面又苦于过去的模式,甚至于借助假期都未能翻盘,生意依然不佳。焦虑、恐慌、无奈也成为一部分餐饮人面对的心理考验。看到大品牌餐饮一直动作不断,自己也想蠢蠢欲动,但又学不来,怎么办?怎么去辨别新的机会?又应精心准备什么?这是困扰内心与行动的要因。
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品牌叫奈雪的茶,关于她的故事网上一搜很多。育策君觉得放到今天的环境下看奈雪的茶当初的创业史,仍有很多借鉴之处。
一、创始人有创业的想法并采取了正确的做法。
创始人有了创业的想法后开始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做充分的市场调研。创始人彭心在产品调研阶段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包括在后面产品调试中反复试验,自己喝茶都喝吐了,这是典型的产品完美主义者,也是一个创业者或产品经理必备的特质;
第二件事,找内行人做合伙人。她拿着商业计划书找到了做餐饮的合伙人赵林,说明从想法到落地已经做好了心理与思想准备,二人一拍即合,这为成功迈出了坚实一步,这样的组合极大降低了创业风险;
第三件事,基于顾客思维研发产品。这或许也是外行进入内行的天然优势,正因为这一块我不行,但我有体验,我能从顾客体验角度去思考与设计产品。所以,换位思考以客为核心终会赢得顾客青睐与追捧。
有几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奈雪的茶的用心程度:环境设计,原先也是星巴克工业风,后来与主流客群交流,才明确星巴克是商务人士、白领阶层、小资群体的地方,而奈雪的茶是卖给更年轻、更休闲的人的,所以才成了后来的风格;还有在设计茶杯的时候,也能从女孩的手握舒适度去思考杯型。
以上对疫情之下的餐饮人有什么样的启发呢?
对于餐饮人而言,无论是现有的生意还是你想转型开辟的新领域,育策君觉得都应该做好这三件事,分别代表用户调研、合伙创业、顾客体验。如果你不从这三个维度去改变,你的经营风险将会很大。因为你的产品如果不是来自于市场,就很可能属于闭门造车或者自嗨自恋。
要知道,今天的消费理念因为疫情而有所转变:消费欲望降低,消费理念升级;消费能力降低,消费要求升级;消费数量降低,消费品质升级。所以,如果你洞察不到消费心理的变化,还按照之前的方式去设计产品,去打造体验,去考虑盈利,可能顾客真的会离你而去。
二、创始人切入了一个好的品类。
彭心本身是做IT行业出身的,而且是很漂亮的女孩。相信在工作之余对饮品也有自己的体会,能够切入饮品这个领域而且对茶饮情有独钟,说实话是对茶饮这个行业的成熟有很大贡献的。我们不是喝咖啡长大的,那不是我们的生活习惯,但都市里的喝茶场所与喝茶仪式又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与要求,我们只有在办公室里喝喝茶。
那么,如何变成一种随处可见的产品?奈雪的茶配上松软的法式面包,在造型、分量、品相、口味上都做的更符合国人的生活习惯,两道产品相互保驾,一口奈雪茶,一口软欧包,传递一种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所以,疫情之后,餐饮人要迅速的看清:有哪些品类活下来了?有哪些品类消失了?有哪些品类借此升级了?有哪些品类新创出来了。这个创业成功的故事告诉我们,辨别机会比盲目准备要更有意义,正如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其实很多准备是在把不明朗的梦想变为可实际操作的商业计划,再在整合相关资源的过程中去推动准备内容的,源于你对机会这件事的坚定。
在企业品牌定位内容中,
有一个知识点叫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识别机会。
举个例子,“农夫山泉有点甜”,这是农夫山泉最初的定位,而它的关键卖点是情感诉求。但农夫山泉只是在告诉消费者他是谁,和娃哈哈、康师傅等品牌的矿泉水并没有产生差异性。最后农夫山泉率先采用战略定位,提出另外一个口号“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做大自然的搬运工”, 给对手贴上“人造水”的概念标签,从而改变竞争格局,连续6年成为瓶装水的第一名。
而后农夫山泉开始做品牌延伸,开发给婴儿泡奶粉的水,还有果汁等一系列产品,这时候农夫山泉的品牌势能偏离了。
此时,百岁山提出“水中贵族”战略,给农夫山泉贴了一个标签,农夫山泉是农夫喝的。百岁山提出这个口号,不换包装,却改变了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还比农夫山泉卖贵1块钱。2015-2017年,百岁山成了桶装水第一名。
辨别机会实际上是发现市场上消费体验的痛感,与消费同质背后的空白区域。即使是行业外人士,根据自身体验与对产品的极致追求,也能不断的去找到一个好的机会,但一定是真需求,而不是违需求。在真需求的基础上,能够聚焦,出手就要塑造不同,才是对机会的最大把握。餐饮人,你能看到疫情之后的新需求吗?把握住了,那就是你的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