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立法制止餐饮浪费,中国粮食情况目前如何?

团膳学苑

2020-08-17

0
0
0
1328

看点

新华社8月11日报道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报道称,习近平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近期,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也在《人民日报》撰文介绍中国的粮食安全情况。


在这篇名为《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文章中,韩长赋表示,近年来粮食连年丰收,为中国应对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大局发挥了“压舱石”“稳定器”作用。“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但他也表示,虽然中国粮食连年丰收,但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未来粮食供需还将长期处于紧平衡。


01

谷物库存消费比远高于安全水平

谈及粮食安全可以先看一组数据,韩长赋在文章中提到:2019年全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277亿斤,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水平以上,稻谷、小麦自给率超过100%,玉米自给率多年稳定在95%以上。2019年人均粮食占有量474.9公斤,连续多年超过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2020年的粮食生产也比较理想。今年2月底,国家发布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2020年每50公斤早籼稻、中晚籼稻价格分别较2019年增加1元。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传导出稳定面积的信号。结果是,早稻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470万亩,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态势。




据韩长赋介绍,今年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夏粮再获丰收,产量达到2856亿斤,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4.2亿斤。


除了生产和库存数据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就是“库存消费比”。这被认为是衡量粮食安全的关键指标之一,反映紧急时刻库存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份额。


“粮食作物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大,生长期最短的早稻也需要约90天,所以这个指标非常重要。”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研究员方言此前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介绍。


粮农组织认为,保障粮食安全所必要的起码水平是库存占消费量的17-18%。虽然官方未披露中国的粮食库消比,但韩长赋表示,目前,全国小麦、稻谷库存量大体相当于全国居民一年的消费量,谷物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安全水平。


02

不进口也不会导致国内粮食供给短缺

谈及粮食安全,一个数字总会引起注意: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每年进口量在1亿吨左右,约为全球粮食贸易量的四分之一。事实上,如此大的“缺口”,某种程度上是由统计口径造成的。


中国对大豆进口有一定依赖,但国际上大豆不计入粮食。2019年,中国谷物进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3.4%,小麦进口350万吨、稻谷进口约250万吨,且主要为品种调剂。


专家分析,目前,中国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也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可以实现粮食自给。”另据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国口粮年均消费量为2亿多吨。


03

专家:疫情挑战全球农业一体化格局

这是否意味着在粮食安全上没有风险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粮食炒作。这在历史上也留下了教训。


方言表示,粮食是人类必需品,弹性很小、刚性很强。粮价也是百价之基,只要有突发事件,价格就可能波动。


疫情暴发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多次作出警告,疫情有可能破坏世界粮食安全。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司官员冯娟在近期表示,初步评估显示,新冠疫情或导致饥饿人口增加8300万到1.32亿。


世界粮食供应情况如何?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资料显示,2019/20年度全球谷物产量达到27.1亿吨,贸易量4.2亿吨,库存量8.6亿吨,分别比2007年世界粮食危机时增加了27%、54%和97%。谷物库存消费比达到30%,比2007年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


“从总量上看,全球粮食安全有保障。”方言此前表示,但由于粮食生产在全球分布不均、贫困和收入不均衡等原因,局部地区粮食安全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果贫困地区因疫情停工停产,家庭收入肯定会受到影响,可能无力购买粮食。


“疫情可能对全球农产品供需平衡和农业一体化格局构成挑战。” 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李谷成说。


罗必良则分析,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小农大国。前者意味着要保障食物安全、满足国民营养需要,后者意味着中国在生产、应急、竞争上的能力都相对有限。


“中国的食物安全,立足自身、规避未来的不确定性是要格外重视的战略性问题。”他强调,中国应谋求可持续性,让粮食安全最大化、不确定性和风险最小化,而非仅追求提高国际份额。


04

“未来粮食供需还将长期处于紧平衡”

“虽然中国粮食连年丰收,但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未来如何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韩长赋也在文中给出了一些信号。


他坦言,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推进、食品消费升级,粮食需求相当长时间内仍将保持刚性增长,粮食生产供给又面临耕地和水资源硬约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国外进口不确定性增加等挑战,未来粮食供需还将长期处于紧平衡。




韩长赋表示,要发挥好责任制考核导向作用,较真碰硬开展考核,确保各省份粮食安全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主产区要努力发挥优势,巩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也要保持应有自给率,加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建设,增强粮食供给调控能力。


同时,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乱象。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保住中华民族的“铁饭碗”。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力度,扎实推进保护性耕作行动,不断提升耕地质量。




他表示,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攻克粮食生产“卡脖子”技术,培育推广一批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品质优良的新品种,促进产学研用企深度融合,给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动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建设一批农业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示范区,构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体系,依靠科技减灾增产。


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立足“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联耕联种、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有效形式,将广大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发挥粮食生产功能区骨干引领作用,增加高油高蛋白大豆、饲用玉米和优质水稻、强筋弱筋小麦等紧缺、优质、绿色品种供给。以“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抓手,科学规划布局专用品种基地和加工产业集群,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坚持完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加大保险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让农民务农种粮不亏本、有钱挣。加快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产粮大县财政奖补力度,让粮食主产区抓粮得实惠。推动研究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法治保障。



版权所有 2007-2023 © 团膳网(Tansent)

经营许可证号:沪B2-20180739

ICP备案号:沪ICP备07009038号-1

公安备案号:31011302005044

总部地址:上海市闵行区联友路118号A309

APP下载 (安卓版)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访问)
公众号